立夏 · 养生——节气特点及养生提要

来源: | 作者:ridocn | 发布时间: 2021-05-05 00:00:01 | 320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立夏

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也是夏日的开端。

“立夏”中的“夏”有“大”的意思,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。

立夏后天气渐渐变得炎热,高温天气易使人心浮气躁。立夏之后尤其要重视情志养生,养成急事不惊、烦事不争的心态,为安度酷暑做好准备。

重在调和阴阳。使脏腑、气血的运作与脑力、体力等身体机能和谐一致。

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,掌握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,对防病健身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。
瑜伽

() 气温升高及时换衣擦汗
立夏以后,气温普遍升高,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。汗液长时间滞留在皮肤和贴身内衣上,便会发酵变质而有酸臭味。因此,出汗时要及时换内衣擦汗,否则易患湿疹和汗斑。另外,贴身内衣面料要选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、吸湿性、排湿性和散热性的麻、丝、棉织品。贴身内衣要勤洗,勤换,还要在阳光下晾晒。

立夏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,气温多变,大家外出要看天穿衣。要注意的是,衣太单薄,容易感冒,尤其老人夜间容易着凉引发肠胃不适等。

立夏时可以穿一些色彩缤纷的衣服,像防风衣服搭配T恤和牛仔裤可以穿出与众不同的感觉来。简单舒适宽松白色T恤搭配小脚牛仔裤、宽松牛仔裤,外披一件薄外套,气温升高时脱卸方便。如此简单清爽的服装,几乎可以人人必备。
饮食

()饮食调养:体防湿邪伤身

多喝水,适当多吃些清肺、润肺食物。

立夏节气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,是神经痛的高发期,因此需防“湿邪”侵袭伤身。注意开窗通风、加强保暖,不要着凉,多晒太阳,适当运动。如果已有“湿邪”侵入,可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一些利水渗湿的食物,如玉米、茯苓、冬瓜、薏米等。

立夏一过,春季就要过去。此时,肝脏气伏,心气逐渐旺盛,是身体补益的好时机,应适时进食补血气的食物,但不能像冬天一样大补。古人有“四季不食脾”的说法,应根据个人体质,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,还可多吃健脾胃、去湿食物,如香椿、黑豆、薏米、山药等,为安然度夏打基础。

家庭
()健康起居:防避免接触过敏源

立夏时气温偏高,阴雨频繁,会使病虫害发生和流行,要做好病虫害防治。

此时阳气渐长,阴气渐消,要早睡早起,不要过度出汗,以调养脏气。另外,由于立夏时节雨水较多,会出现肩颈痛、关节疼痛、脘腹胀满、不欲饮食等病症。
冷水搓鼻翼:谷雨前后飞絮较多,早晚用冷水洗鼻和揉搓鼻翼,有助缓解过敏。

按揉祛湿穴:立夏时节湿度大,按揉位于小腿内侧、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的阴陵泉穴能健脾祛湿。

茶水洗脸:用喝剩下的茶叶水洗脸,能舒缓皮肤,还能让脸部皮肤光泽滑润。

跑步
() 春夏交接:万物生长,运动养生

由于立夏节气后降雨增多,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,是神经痛的高发期,因此需防“湿邪”侵袭伤身。

汗为津液所化,只有春季注意阳气的有序升发与津液固护,才能保持夏季的气血充盛。

注意开窗通风,加强保暖,不要着凉,多晒太阳,适当运动。

立夏时期运动养生谨记遵循“懒散形骸,勿大汗,以养脏气”的原则。

立夏时节海水回暖,百鱼行至浅海地带,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。

另外,立夏时节风大沙多,应尽量避免在浮尘天气进行户外活动,外出时尽可能选择浮尘较轻的时段,并戴口罩或用纱巾蒙头;如想运动,尽量选择室内进行。

在情志、运动方面也如清明节养生一样,保持心情舒畅、心胸宽广,听音乐、春游、太极拳、散步、室内运动等都能陶冶性情,切忌遇事忧愁焦虑,甚至动肝火。

骑行

推荐以下运动:

春季气候宜人,正是进行慢跑的最佳季节,但要注意在跑前做好准备活动,适量而行,跑步最好在上午10点以后,或下午进行慢跑。慢跑不仅可以改善心肺功能、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和机体免疫力,还能降低血脂,延缓衰老等。

骑行是一种简单环保、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,以骑车的方式,放慢速度,享受旅行过程之美 。人的手和脚上有许多人体相应的穴位,当你紧握车把与用力蹬单车时,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开始了身体的穴位按摩。骑单车不仅能借腿部运动使血液循环加速,同时也强化了微血管组织。

登山作为极佳的有氧运动,山中的空气非常新鲜,对于改善肺通气量、增加肺活量、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处。

散步是一种有益的运动方式,可以边游览春季的美景,边锻炼身体。茶余饭后,可以在公园湖畔、绿茵街道走走看看,放空身心,消除身体疲劳。散步应当自然而为,不要流于形式,应当量力而行,切勿过度劳累。

更多